
目前全球的股市市场有几种审核方式,一种是核准制,还有一种是注册制。
以前我国的股市主要实行的是核准制,在这种核准制度下,企业上市融资速度比较慢,而且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数据要求非常严,上市比较困难。
只不过从2023年4月开始,我国全面实施注册制,对注册制的全面落地,当时很多网友都充满期待,希望注册制的落地能够带来股市的飘红。
然而注册制已经落地半年多时间了,股市的表现其实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出现快速反弹,半年以来,股市仍然一直维持在3000点左右,这难免让大家感到失望。
最关键的是在全面注册制落地之后,企业上市的决定权交给了市场,这时候保荐商、会计所在信息披露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至关重要。
在信息充分披露的背景下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,并自行承担风险。
这种注册制跟国际上一些主要资本市场是相互接轨的,但如果我们的法律没有跟国际接轨,那注册制之下就有可能出现各种“牛鬼蛇神”。
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些企业准备上市,就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质疑,有些企业涉嫌二次上市,有些企业前五大客户当中有不少都被网友查到属于空壳公司,其实缴资本为0,社保缴纳人数为0。
对此很多人都质疑这是一些企业自行成立一些空壳公司来制造业绩,对于这些空壳公司,我相信保荐商在审计的过程当中肯定是发现问题的,但是一些保荐商为了获取丰厚的保荐费,他们有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甚至有可能有一些劵商跟即将IPO企业同流合污对他们进行“指导”,让他们一些不合规的地方变成合规。
而这些券商之所以敢铤而走险,即将IPO的企业之所以愿意配合,主要是因为现在很多法律并不完善,很多处罚都比较轻,所以才让他们敢铤而走险。
对注册制之下可能带来的这种问题,其实在10年之前黄奇帆早就有所预料了。
在2014年1月21日的时候,当时中国经济网曾经刊登过黄奇帆的一篇文章,题目为《黄奇帆评中国股市困局:出牌顺序乱了就会输》。
黄奇帆强调的顺序是,先搞多层次资本市场规范发展,再推多渠道股权融资让巨量支现金进入股市,资金进入股市之后,股市有信心了,再开始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,这样的顺序才不会出有问题,否则“出牌的顺序打乱了就会输”。
而这里所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规范发展,其实就是跟股市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。
黄奇帆特别强调,要搞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市场改革,就必须得有严刑峻法在先,为此他还特别举例美国有股票发行的“三套宝剑”(证券法,证券交易法,萨班斯法案),正因为有这些高压法律压在头上,一旦上市公司有造假就面临牢狱之灾,而且可能会被罚到倾家荡产,帮助造假的中介机构也会终身禁入,也正因为如此,美国很多上市公司以及会计事务所以及券商才不敢轻易作假,这也是美国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底气所在。
黄奇帆认为,如果没有严刑峻法在先就去搞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,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。
比如有一些企业上市压根就不是为了融资用于长期发展,而是为了圈钱,于是他们在上市之前就故意拉来一些投资把业绩搞上去,把利润搞上去,然后提高估值,提高市盈率,本来只有20倍的市盈率,经过包装之后,他们可以搞到五六十倍,等禁售期过了,他们就直接抛售了,压根就不管股民的损失。
黄奇帆的这番言论确实有很大的预见性,通过观察最近几年A股上市一些企业,大家会发现很多企业的市盈率都高得吓人。
根据一些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,2022年主板的平均发行市盈率是22倍,科创板是55倍,创业板是41倍;而在全面注册制落地之后,2023年主板的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28倍,科创板达到90倍,创业板达到46倍。
这种市盈率放眼全球都是非常独特的存在,从全球范围来看呢,很多企业在刚开始IPO的时候市盈率其实都是没有那么高。
正因为现在很多企业IPO市盈率非常高,一上市就可以大幅提高身价,所以在禁售期到之后,很多高管就马上忙着套现,甚至有一些企业闹到最后创始人股东都跑完了。
更夸张的是,有些企业上市第1天在限售期还没到,有一些股东就通过转融通等方式急着套现了。
这里面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金地帝股份,金帝股份在上市首日大股东就出借限售股然后直接套现两个多亿。
这种做法简直是无法无天,这说明目前股市上的一些法律法规还是不太完善的,而且处罚的力度还不够狠,所以才让一些人心存侥幸,甚至火中取栗。
如果股市能够加大对这种违法违规行为或者擦边球行为的打击力度,让处罚成本远远超过违规所得的利益,那我相信很多人就不敢这么做了,到时股市说不定会变得更健康。
